日期:2016-8-3(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 在我市去年报告的两千多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此类现象占比近七成
□ 引发不良反应的多为抗生素和非抗生素类抗菌药
湘潭在线5月5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武慧 通讯员 王慧媛)近日,湘潭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公布了2014年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广东癫痫,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统计,2014年度(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1月31日),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审核、评价、上报报告表2440份,总数较2013年降低了6.7%乌鲁木齐癫痫病医院。
统计显示癫痫的发作症状,2014年我市药品不良反应和事件报告有89.83%来自医疗机构,来自个人的报告比去年提高了6.9%,这说明群众对自身用药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但中老年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群体,45岁以上有1566人,占总人数的近64.2%。
从药品剂型看,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剂型41种,比去年减少12种,其中,以注射剂为主体引发的不良反应占了总数的70.04%,比去年有所增加,而通过片剂、胶囊、注射液和粉针剂为主要剂型引发的不良反应数量之和,占总数的14.8%,较去年下降了近17.4%。
药品剂型通过哪种用药途径易引发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用药途径24种,静脉滴注为主体造成的不良反应数量占总数的67.4%,口服为主要途径的,占总数的28.4%。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泵内注射等途径引发不良反应的所占比例不到5%。分析指出,通过用药途径的合理替代,可以有助于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报告对药品品种进行了统计排序,发现引发不良反应的多为抗生素和非抗生素类抗菌药,2014年抗生素类药品比2013年还多了一种。报告中列出的前10位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中有8个为非中成药,7个均为抗生素类药物,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占全部不良反应的80.43%。
根据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最为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过敏反应、腹泻、头痛、头晕、过敏性休克、寒战、呼吸困难和心悸等。
延伸阅读
药品不良反应:1999年11月25日,国家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明确界定: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为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质量事故
ADR≠医疗事故
ADR≠个体差异
>>